有些自戀的父母會帶給自己的孩子極大的困難,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他們不願意愛自己的孩子,他們把自己的需求擺在孩子之前,同時也認為孩子出生是為了滿足他們生理或情感上的需求,有時他們會讓小孩承擔大人的工作,有時他們會認為小孩是為了滿足他們情緒上快樂的工具。當小孩有需求時,他們會有各種的理由去逃避小孩的需求,他們會用工作、興趣、家務、情緒等各種理由告訴小孩不該干擾他們正在進行的事,並告訴小孩這些事優先於小孩的需求。
父母並非完美,有時無法滿足小孩每一刻的需要是可理解的,但這裡討論的父母是會選擇漠視不作為的態度去面對小孩,他們認為小孩出生就是他們的負擔,他們在心理上和情緒上拒絕去照顧小孩,有時會直接把小孩交給他人照顧,讓小孩長期處在沒有情感連繫或具危險的環境中。他們時常會選擇將照顧與保護小孩的責任交給其他人來處理,他們希望小孩出生了以後馬上就會長大,處理自己的所有的需求,更重要的,是滿足他們的需求。
他們不願意付出愛,他們甚至不願意對小孩笑或觸碰小孩(更不用說抱,在我的記憶裡,我的父母沒有擁抱過我一次),他們將愛當作一種有限的資源,他們認為小孩才是要愛他們、照顧他們情緒的人,而不是父母。所以他們會要求小孩讓他們開心,但只要小孩有需求和情緒,他們會選擇拒斥或遠離,有時他們無法逃離時,他們就選擇漠視。父母時常會在他們面前強調父母照顧他們犧牲多少時間與機會,因為小孩的出生帶給他們多少困難,而父母付出這麼多,父母需要小孩的照顧與愛。小孩會為
了得到父母的肯定與愛而不斷去努力符合父母的需求,但無論如何他們如何努力,他們還是會發現他們無法滿足父母的需求或期待。
長期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小孩無法感覺到愛,父母讓他們感覺他們是不被愛的,他們會在痛苦中掙扎為何父母不愛自己,最後他們會怪責自己,認為得不到愛是小孩子自己的錯,成為一個自我厭惡的循環。
孩子面對這種愛的匱乏與父母的漠視(有時甚至是明顯的仇視)下成長,會對親密關係與愛的概念產生深刻的困擾,他們會覺得被遺棄、孤獨、難以被理解,在遇到真正關心與愛他們的人的時候,他們會陷入疑惑與自我厭惡,他們會想起父母長期冷漠對待他們的方式,而在內心充滿嚴重的衝突與疑惑。
這是我人生的一部分,在這部落格我會繼續再寫我如何克服這些困難。
相關文章: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-
這是我個人對輔大性侵事件的簡單記錄。希望我們能共創一個對性侵受害者更友善的社會。有更新資訊歡迎您寄給我,我會再編輯進去。評論部分只轉設定為公開的評論。 一、 主要關係人聲明與發言 : 5/29 朱同學: 【關於巫沛瑀的性侵事件】 6/1 夏林清: 【夏林清針對...
-
陳靖宜/攝影 願景工程 專訪: 「像打字員優雅敲擊鍵盤,徐思寧說話節奏快又輕巧,講到一個段落,目光投向身旁的陳潔晧,他便自然接過話題,緩緩道出想法,速度不同的兩人卻默契十足。 陽光午後,和這對作家夫妻聊共寫的新書《遠方有哀傷,此地有我》,充滿妙喻和笑聲的採訪最後,徐思寧...
-
「 《遠方有哀傷,此地有我》 出版合約於 2017 年簽訂,直到現在,陳潔晧與徐思寧才稍有信心能寫下經歷,「這建立在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終於有點信心了。」 曾經,惡夢纏著陳潔晧不放,他夢見自己被追趕、被人圍困無法逃出——重演年幼時無法逃出奶媽家的恐懼。幸好,近年來的夢歡快得多。...
請問你如何克服?
回覆刪除我很需要克服的方法
謝謝你❤️